距离开幕还有

展会资讯

绿电直连 零碳未来 | 共探绿电直连源网荷储电力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9-26 来源:组委会



9月17日,2025 国际工厂绿色低碳建设大会暨展览会专题论坛四——绿电直连源网荷储电力新模式发展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







郭炳庆.jpg

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深技术专家郭炳庆主持,汇聚国内外电力、能源领域专家学者,围绕绿电直连源网荷储电力新模式的政策背景、技术难点、实践案例展开深度交流,为我国绿电直连电力新模式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贡献思路。





从政策到技术

全景解析绿电直连发展路径




111646210234.jpg

远景智能首席科学家刘广一以《绿电直连出台的目的与落地难点》为题作主旨发言。他指出,分时分区电碳因子是衡量电网绿色低碳程度的核心指标,能联动用户用能行为与发电行为,帮助企业与用户合理用能。如美国通过立法建立小时级电碳因子系统、欧洲ENTS网站公开区域小时级数据,可引导用户在低碳时段多用电。因此,建立分时分区电碳因子计算系统将助力绿电直连的进一步落地。

潘亚超.jpg国网浙江综合能源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副主任潘亚超以《全省创新零碳典型场景创建布局及探讨》为主题,结合浙江作为电能需求集中的“受端省份”这一产业特点,介绍了不同层级的产品解决方案为零碳目标实现提供的具体路径。城市级的零碳场景系统解决方案涵盖了多个创新模式,包括采用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协同模式、虚拟电厂增值收益架构、碳资产证券化路径、跨区域绿电消纳机制、智慧运维成本分摊模型等关键创新。县域级零碳场景系统解决方案主要聚焦全域空间低碳规划布局、农林碳汇产业化开发、县域产业零碳化改造等。


胡文宇.jpg

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文宇以《零碳能源微网系统构建能源发展新范式》为题作主旨发言。他和他的团队提出“零碳能源微网系统”概念,并认为储能是整个能源系统的核心。通过构网型的氢储能实现微网的独立支撑,广泛应用于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沙漠高速公路服务区、矿山新能源改造等场景,该模式可破解消纳难题、保障能源安全,推动新能源 “满天星” 式发展。



徐寅飞.jpg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研发部徐寅飞以《新能源与电力智能化在农场园区中的应用探索》为题,分享了杭州富阳农业园区的新能源实践。该方案涵盖光伏车棚、农机车间、无人转运小车、光伏大棚、渔光互补、数字孪生箱变、展厅及虚拟电厂演示等内容,将新能源与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深度融合,打造可落地的农业绿色能源样板


祁富俊.jpg

苏州钧灏电力有限公司CEO祁富俊以《苏州钧灏提供绿色园区电力》为题,介绍了公司聚焦新能源智能电网,提供从需求规划、微网集成到数字化运维的全链条服务,核心产品包括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微网协调控制装置及各类逆变器。他分享了新疆和田光储智能微网项目、非洲刚果金50兆瓦光伏配150兆瓦时储能项目等典型实践,提出微电网要通过多能源耦合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


岳鹏.jpg中恩天华(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岳鹏以《节能减排绿色低碳项目的政策适配性解读》为题,从政策预判、解读、项目包装、向上争资、产业导入五大维度,为地方政府与企业提供零碳园区建设咨询思路,并详细解析了零碳产业园等项目的资金来源,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在零碳产业园建设上的不同需求。他指出,项目申报需结合政策逻辑与地方实际,助力政企明确项目实施与资金闭环路径,推动绿色低碳项目落地





圆桌对话深入互动

破解绿电直连商业化困局




在圆桌对话环节,与会专家就绿电直连能否成为高耗能行业脱碳的“最优解”、源网荷储一体化如何通过绿电直连破解新能源消纳、绿电直连项目的商业化破局之道等行业关心的热点话题展开了讨论。


针对现场提出的“绿电直连接入方式与中央空调融入绿电”的问题,远景智能首席科学家刘广一指出,商业楼宇中央空调是优质负荷响应资源,需结合“价格+碳排放”双维度参与市场:一方面可依托现货市场电价波动,通过集中调度参与需求响应;另一方面需配套分时分区电碳因子系统,明确不同时段碳排放强度,引导用能行为。他呼吁国家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分时分区电碳因子系统,强调绿电直连需与电碳因子系统配套,才能真正联动用户用能与电网需求,从而解决零碳园区建设中的碳排放核算难题。


圆桌.jpg

苏州钧灏电力有限公司CEO祁富俊冶金企业“绿电应用可行性”问题分享了钢铁项目绿电实践案例,同时建议高耗能企业可探索“本地新能源开发+区域产能布局调整”模式。他提到,江苏泰州靖江近零碳电炉短流程炼钢项目利用风光储技术,建成了一体化微网示范项目;常州中天钢铁利用滩涂资源建风光发电,推动了工厂近绿电供应。祁富俊强调,钢铁行业耗电量大,未来实现 100%绿电仍需政策配套支持。


针对“十五五”绿色低碳政策与项目合作经验问题,岳鹏指出,“十五五”核心导向还是“安全、稳定、发展”,新能源规划需优先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全国大市场下需关注区域产能转移。他建议政企合作推进零碳园区,高耗能企业可向新能源富集、电价低的区域转移产能,东部沿海省份可打造“小而美”园区项目。


727A7466-opq3971063126.jpg

杭州品联科技有限公司CTO张立群指出,在政策驱动和电碳市场发展的双重作用下,用户侧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效益量化正逐步变成可能。一方面,用户侧通过负荷为基础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管理,借助强大的算力支持,计算储能收益等方式,有效帮助用户降低电费,实现效益量化。另一方面,将用户的能源管理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相连接,通过科学计算电价,合理引导生产计划的能源使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