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6 来源:组委会
9月15日下午,新能源零碳工厂建设沙龙在杭州举行,此次沙龙作为“2025国际工厂绿色低碳建设大会暨展览会”(FCE2025)的重要配套活动,由中国工业报社零碳科技推广与应用中心、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业委员会、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联合主办,汇聚了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及科研机构的百余位代表,围绕零碳工厂建设中的核心难题展开深度研讨。
当前,零碳工厂建设已成为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核心方向。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零碳园区”写入国家政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在此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为零碳工厂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黄祝连在开场致辞中披露,截至2025年6月,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突破1000吉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30%;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达94.91吉瓦,较2024年底增长29%。
全球范围内,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预计达570-630吉瓦,中国贡献了53%的增量,光伏与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为零碳工厂突破能源瓶颈提供了可能。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黄祝连
沙龙现场,供应链碳足迹管理、高比例绿电保障、碳数据真实性等议题成为讨论焦点。
河北新河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张雷指出,碳数据是企业绿色发展的“生命线”,但当前行业面临数据采集精度不足、核算标准不统一、系统整合难度大等问题。他透露,新河经济开发区正筹划建设数字园区与碳交易平台,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开展数字化碳管理试点,推动“发—储—用”全链条数据溯源。
河北新河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 张雷
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发展为工厂绿电供应奠定基础,而储能技术正完美解决光伏“午间过剩、夜间短缺”的痛点。
欧盟数据显示,2025年6月太阳能已供应其22.1%的电力;国内某汽车工厂通过“光伏+储能”模式,将绿电占比从30%提升至65%。
在绿电保障与能效优化方面,企业代表分享了实践经验。高比例绿电需结合“绿电直联+储能适配”双路径,目前宁夏至广东的跨区域绿电直联项目已落地,而虚拟电厂技术可通过负荷调控提升绿电利用效率,广东、江苏等地部分企业已实现盈利。
阳光电源则展示了PT300储能设备等创新产品,其680安时电芯的储能系统可接入虚拟电厂,助力工厂平衡用电负荷。
零碳工厂建设需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当用能成本下降直接转化为企业利润,绿色转型就从政策要求变为自发选择。
此次沙龙还聚焦零碳工厂落地中的实际难题。与会嘉宾直言,老旧厂房承重不足、储能设备场地短缺、新型线缆产品应用受阻等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零碳改造进程。专家建议,企业可通过零碳工厂认证、科学碳目标设定等方式,提升品牌竞争力,目前富士康、京东物流等企业已通过认证实现供应链碳减排与品牌价值提升。
作为FCE2025大会的重要预热,本次沙龙为零碳工厂建设凝聚了多方共识。据悉,“2025国际工厂绿色低碳建设大会暨展览会”将持续至9月17日,期间还将举办零碳园区技术路径、绿色供应链创新等专题论坛,展示近200项绿色低碳技术与装备,为制造业绿色转型搭建全方位交流合作平台。
中国工业报 耿鹏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