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6 来源:组委会
沙龙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副秘书长苏步新主持,河钢集团张宣科技首席专家、技术中心主任杨永强,钛和认证(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开成,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传民,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肖丽俊,中碳绿能资产管理(湖北)有限公司技术总工丁传磊等近40多位行业专家出席了沙龙。
苏步新指出,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本次沙龙旨在搭建交流平台,凝聚行业智慧,共同探讨钢铁行业绿色工厂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在技术层面,氢基竖炉炼铁、非高炉炼铁规模化、CCUS 等核心低碳技术面临的问题,专家们也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河钢集团张宣科技首席专家 、技术中心主任杨永强认为,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实际上是从碳冶金向氢冶金的转型。氢基竖炉是目前世界上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非高炉冶炼技术。但目前制约氢冶金技术的问题还比较多,如绿氢的成本问题、绿色能源的错配问题、CCUS系统运营与二氧化碳售价的不匹配问题等。
钢铁工厂绿色低碳转型的突破口也是本次沙龙讨论的焦点之一。马鞍山钢铁有限公司能源环保部聂长果表示,钢铁行业实现零碳发展,需要在几个方面进行发力,一是原燃料的低碳,二是运输过程的碳排放,绿色供应链的搭建是大课题;三是新技术在钢铁领域的应用问题。他认为,钢铁行业长流程冶炼中的某些环节实现减碳、零碳是可以行的,把某个工序上做成零碳化是可行的,创建绿色的钢铁产品至关重要。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肖丽俊也表示,钢铁行业的减碳是系统工程,当前形势下应考虑局部减碳、脱碳,探索新的突破点。钛和认证(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开成认为,钢铁行业未来如何脱碳、建立钢铁行业零碳标准评价规范至关重要。
最后,围绕技术研发、成本分摊、政策支持、绿色供应链搭建等关键路径推动钢铁工厂绿色转型,各位嘉宾展开总结性讨论。大家认为,当前钢铁行业长流程冶炼的部分环节可实现减碳、脱碳;成本分摊方面,应建立企业、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成本分摊机制;政策支持上,需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核算、碳交易等政策体系,为企业低碳改造提供政策引导;绿色供应链搭建则要推动上下游企业联动,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
随着各项议题讨论的圆满结束,本次钢铁工厂绿色低碳建设沙龙顺利落下帷幕。此次沙龙的成功举办,为钢铁行业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凝聚了行业共识,明确了绿色发展方向,将有力推动钢铁工厂绿色低碳转型,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END